共享集团与西门子能源书写绿色转型与创新合作的中德典范

发布时间:2025-08-19

作者:共享集团

浏览量:42

当全球制造业面临绿色转型的时代命题,一场跨越二十载的中德合作正成为行业参照的范本。从2006年的初遇相知到2025年的深度协同,共享集团与西门子能源以“共同努力、共谋发展、共享美好”的理念为纽带,在产品创新、技术融合与绿色转型的道路上双向赋能,不仅实现了从“供应商到合作伙伴”的角色跃迁,更以数字化能碳管理实践为全球制造业低碳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8月12至13日,西门子能源组织14家央媒和财经媒体组成的采访团深入共享集团资阳与银川生产基地,实地参观了解西门子能源管理系统的应用场景及取得的实际成效,并与双方企业管理层围绕绿色供应链建设与能源管理实践展开深入交流。

从单一合作到战略共生:二十载淬炼的信任基石

“共享(KOCEL)的名字源自Cooperation Cells,寓意着合作与共享的初心。”共享集团董事长彭凡的解读,道出了共享集团作为中国铸造业龙头企业与西门子能源二十年合作的精神内核。2006年,双方以燃机TVC和汽轮机外缸两类产品为起点开启合作,如今KOCEL已成为西门子能源全球最大的铸件供应商,合作覆盖燃气轮机、核电、海洋工程等9大领域,供货范围延伸至铸造、精加工及装配一体化交付。

这种合作的深化,源于资源与理念的高度契合。西门子能源以全球领先的能源技术与管理经验,推动共享集团在技术升级与能效提升上不断突破;而共享集团的制造实力与绿色转型决心,也为西门子能源的技术落地提供了理想场景。“从单向供货到双向赋能,是全球能源转型的必然,更是双方互信的见证。”彭凡的评价,揭示了这段跨国产学研用合作的本质——以信任为基,在协同中实现共同成长。

数字化赋能绿色转型:EMS系统的“降碳密码”

在共享集团四川资阳生产基地(共享铸造有限公司)的控制中心,一块实时刷新的能源管理大屏正上演着“指尖上的降碳”:水电气消耗数据动态跳动,碳排放指标实时核算,设备能耗异常自动预警……这正是西门子能源EMS(能源管理系统)的应用场景,也是双方绿色合作的标志性成果。

作为共享集团首家全3D打印成型的智能化工厂,共享铸造曾面临能源数字化管理滞后的痛点。西门子能源团队深入调研后,量身定制了涵盖数据采集、分析、优化的全链条解决方案:通过ISO 14064国际标准将能耗数据转化为碳排数据,实现设备级能耗追溯;借助高频实时监测,将能源报表生成时间从4天压缩至10分钟;通过供配电系统在线“体检”,规避运行中断风险。数据显示,系统投用后,资阳工厂单位产品能耗逐步降低、能源管理逐步规范,为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不仅是一套系统,更是制造业绿色转型的‘关键一招’。”共享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共享铸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永新指出,在“双碳”目标与欧盟CBAM等政策叠加的背景下,这种数字化能碳管理工具正成为企业的“战略先手”。共享集团已将其纳入绿色制造五年规划,通过ESG管理体系与能源管理平台的联动,稳步推进2050年零碳排放目标。

标杆引领行业升级:中德合作的全球启示

这场合作的价值,远不止于两家企业的共赢。在银川总部召开的绿色供应链与能源管理实践的媒体圆桌交流会上,双方管理层与14家主流媒体共同探讨了如何让“绿色制造经验”惠及更多行业。

从行业维度看,铸造业作为离散型制造代表,其转型路径具有典型意义。共享集团通过EMS系统实现的“能耗可视化—数据追溯—精准优化”闭环,证明了传统制造业通过技术赋能实现低碳转型的可行性。正如西门子能源大中华区低碳工业集团工业解决方案事业部总经理秦政所言:“精细化能源管理不是成本负担,而是企业可持续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从国际视角看,这是中德绿色合作的生动实践。作为SBTi(科学碳目标倡议)成员,共享集团借助西门子能源的技术支持,将科学减碳目标分解为可执行的生产指标;而西门子能源也通过与共享集团的合作,深化了对中国市场的理解,为全球供应链碳协同积累了经验。

面向未来,双方的蓝图已然清晰:在扩大业务合作的基础上,将绿色转型经验向共享集团旗下更多子公司推广,共同打造铸造行业低碳标杆;同时探索全球市场合作空间,让中德合作的绿色成果为全球制造业转型提供参考。

二十载风雨同舟,从产品合作到战略共生,从技术赋能到理念共鸣,共享集团与西门子能源的故事,不仅是企业成长的史诗,更是全球制造业在绿色转型浪潮中携手前行的缩影。正如共享集团董事长彭凡所言:“绿色转型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唯有开放合作、协同创新,才能共绘可持续发展的美好图景。”这或许正是这段中德合作带给世界的最深层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