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丰奥特董事局主席陈爱莲:以全球化视野打造高端制造业

发布时间:2022-12-24

作者:新华社

浏览量:2493

4ad2120108f517acb68f728f7a916ada.jpg

“复旦是我读过的所有院校中最好的学校,也是我人生最快乐的时光,像是又回到了学生时代,毕业了还念念不忘那段学习的日子,与校友们常常聚会,思考企业的未来方向。” 说起在复旦大学EMBA的学习经历,万丰奥特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陈爱莲形容其为“创业生涯重要的加速器”。


从汽车零部件生产,到全球化并购高端机器人制造,全产业链布局通用航空产业,打造航空特色小镇,在陈爱莲三十多年的创业生涯中,一直围绕“大交通”做文章,她对于终身学习的执着态度,也使得企业总是可以踏准节拍,抓住市场机会,最终成为全球制造业细分赛道的赢家。

数字化浪潮正在重构中国制造业,陈爱莲认为,振兴民族工业,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正是中国企业家群体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这不仅需要重视技术和人才,始终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而且要不断进行管理创新,用全球化视野来打造高端制造业。

在复旦大学EMBA成立二十周年之际,新华网独家专访了复旦EMBA 2003级校友、万丰奥特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陈爱莲,通过她的创业经历、管理实践、全球化并购探索,探访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之路。

  抓住时代机遇,打开创业大门

上世纪90年代,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加速,长三角地区的民营经济进一步活跃,一大批民营企业崛地而起并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参与者。陈爱莲看到了这样的历史机遇,毅然放弃了“铁饭碗”,加入到创业大潮之中。1994年,陈爱莲在浙江绍兴创立了万丰铝轮厂,也就是万丰奥特控股集团的前身。虽然当时下海创业并不罕见,但是制造业尤其是机械领域几乎都是男人的天下,但陈爱莲却偏不信邪,深信“妇女能顶半边天”,誓要在零部件制造领域闯出一片天。

当时,下海创业有国家政策的支持,浙江又是民营经济的发源地之一,创业气氛非常活跃。陈爱莲拉起一个七八人的小团队,做了三个月的走访调研,发现摩托车轻量化轮毂的市场空间非常大,于是选择摩托车零部件作为产品切入口,大胆借款50万,投入铝合金轮毂制造领域。初期的创业生涯非常艰苦,一无资金,二无装备,三无厂房,不过陈爱莲坚信质量就是最好的市场敲门砖,虽然最初产品只是仿制品,但是陈爱莲狠抓产品质量,提出“永恒提升价值”的经营理念,即使面对失败的产品,她也有效应对,绝不让自家产品“烂尾”,这让企业的产品声誉在市场竞争中有了口碑。

1997年,万丰铝轮创业第三年,已经成为同行业112家公司中的第1位,在市场占有率、质量满意率、购买首选率、品牌综合竞争力上都成为佼佼者。对于这段成功经历,陈爱莲自己总结是源于市场定位准确。当时她提出了“一览众山小,再览众山无”的口号,敢于不惜重金招聘,在上世纪90年代就直接开出百万年薪来招揽人才,“当时招了4个人,年薪都是100万”,陈爱莲回忆道。

  提前预判风口,中国汽车市场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

上世纪90年代,陈爱莲在美国出差的时候,发现每户家庭都有至少一辆汽车,她敏锐地意识到,中国家庭普及汽车只是时间问题,未来汽车市场一定可以超过美国,公司如果在这个领域深耕将大有可为。”她开始带领万丰进军汽车整车制造,但是过程并不顺遂,兜兜转转,基于公司原有的业务优势,最终确认汽车零部件制造为主要的业务调整方向。

事实也证明了陈爱莲的判断,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家用汽车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普通家庭的重要出行工具, 1998年,中国汽车市场总销量在100万辆左右;到2009年,中国汽车市场销量达1364万辆,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汽车市场第一。万丰也在这波爆发式增长中享受到了巨大的红利。这个过程让陈爱莲明确了“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企业发展思路,企业做大了绝对不能贪大求全,专注力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最终万丰在轮毂这个细分领域上做到了全球第一。“提前布局,才能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练好‘内功’,才能化危为机。”陈爱莲说。

伴随着企业不断壮大,员工数从几人增长到几千人,陈爱莲有了重回校园充电的想法。

  结缘复旦,开启企业转型升级之路

“新世纪初,我就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学习了,2002年听说EMBA开班,我就产生了报考的想法。”复旦EMBA以培养“将帅之才”为宗旨,不仅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现代工商管理知识,更以复旦百年底蕴和人文素养,来为企业家完善知识结构,激发创新潜能,这些都极符合陈爱莲的需求。全中文的教育模式,也给这位没有太多英语基础的女企业家一个接触全球顶级EMBA教育的机会。

在笔试中,陈爱莲殷切表达了自己强烈的学习意愿,“志在必‘读’”的态度引起了时任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的陆雄文教授的注意。在面试环节,本来半个小时的面试延长到一个多小时,陈爱莲这样敢于大胆创新、放手尝试、专注中国本土制造的企业家,正是陆院长心目中EMBA群体的代表,陈爱莲顺利进入复旦EMBA学习。

此后的学习生涯,大大打开了陈爱莲的眼界,她收获了丰富的学识,带领公司转型升级再上一层楼,从传统的民营企业走向国际化。2003年,公司从单一的铝轮产业转型升级为多产业的集团公司,陈爱莲担任万丰奥特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目标是让万丰成为一家跨国集团公司,实现资本、管理、人才、科技、品牌5个方面的国际化。

大多数创业者管理企业主要依靠于个人经验和直觉,缺乏系统性管理知识体系的支撑,这也是陈爱莲选择到复旦进行系统性学习的重要原因,复旦EMBA的学习,让她暂时从繁忙的日常业务中解脱出来,从更高的维度思考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战略,从而对企业发展、管理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刻的认识。一次企业内控课程上,陈爱莲以自己公司为例第一个上交了作业,而李若山老师也将这个作业当成了课堂讨论案例,让同学们提出各自的想法,最后,陈爱莲把课上讨论的方案带回公司进行实施,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复旦EMBA收获甚多,陈爱莲发动公司高管都去学习,后来干脆带着两批高管到复旦进行两个月的短期培训,她的儿子吴锦华在研究生毕业归国后创业接班,陈爱莲也提议他报读了复旦EMBA,经过复旦的学习,理论结合实践,吴锦华入选为国家“万人计划”名单,这些都为万丰奥特后来的全球化并购打下了人才与管理的基础,成为民营企业全球并购的先锋,距离跨国集团的梦想更进一步。

  全球化并购,肩负振兴民族工业使命

过去的二十年,也是中国企业深度融入全球化、开启跨国并购的二十年,而万丰奥特的跨国并购,也是企业发展过程的最大亮点之一,并在多个细分领域从中国第一做到了全球第一,肩负起壮大民族工业、扩大全球影响力的使命。

“万丰作为制造企业,并购对象选择的也都是国际领先的制造企业,不仅可以吸收引进先进技术,还能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陈爱莲对万丰的并购选择有着清晰的规划,2013年底,万丰收购加拿大镁瑞丁(MERIDIAN),一举成为全球镁合金巨头 ;2016年,万丰并购了美国Paslin公司,这是一家在焊接机器人领域的标杆企业,公司切入到智能装备领域;2017年,万丰完成加拿大钻石飞机项目的收购,这种“拿来主义”的并购打法,也使得后来进入到通用航空全产业链。近十年的大规模跨国并购,让万丰奥特从汽车零部件领域拓展到镁合金制造、机器人、通用飞机等高端制造领域,成为中国海外并购的明星企业。通过收购捷克、奥地利的飞机制造企业,万丰涵盖飞机制造、机场建设、通航运营、航校培训、空中保障等全产业链的国际化战略布局基本成型。

陈爱莲总结了海外并购的三个原则:一是坚持只做自己擅长的“大交通”领域;二是并购对象必须是该行业内全球领先者,拥有行业核心技术;三是价格必须合理。在陈爱莲看来,正是借助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通过大手笔的海外并购,企业从经营国际化迈向资本、人才、科技、品牌国际化,成为一家布局“大交通”的跨国企业集团,客户遍布全球主要市场。

陈爱莲坚信,参考汽车行业进入家庭的普及路径,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未来通用航空市场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企业并购过程中,如何消化吸收海外并购资产,也是国内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一大难关,海外资产成为企业资金“黑洞”的案例也时有发生,这也是近几年国家不断优化海外并购的重要原因。对此陈爱莲认为,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化竞争一定要明确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跨国并购要有明确的战略定位,管理者不能随意“拍脑袋”,而要充分考虑到产业的协同性。万丰横跨了汽车部件、高端装备、通用航空三大产业,看似没有直接关联,但都是“大交通”产业,并没有离开高端制造业这个核心,全球化的布局主要是提高市场占有率和技术创新能力,尤其是在飞机制造、机器人等细分领域,可以弥补国内长期以来的短板,也为推动行业进步,振兴民族工业,成为全球单打冠军作出贡献。

作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亲历者,陈爱莲建议:中国企业走出去做跨国并购,一定要做好战略规划,要深入研究并购企业所在国家的法律与文化,一定要融合中外的管理文化,培养国际化人才,从而提升企业的国际化运营能力,创造长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