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05
作者:中国工业报等
浏览量:108
作为中国汽车产业链上的标志型企业——广东鸿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鸿图科技”)屡创行业“第一”,从开发2000吨镁合金压铸设备,到引进3500吨大型压铸设备,再到联合研发并装备全球最大吨位12000吨和16000吨超大型智能压铸单元,其每一次突破都意味着行业边界的拓展。
助力新能源汽车轻量化
新能源汽车若想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轻量化是关键一环。
压铸(高压铸造),是将熔融金属在高速高压下注射到模具型腔中,在高压下凝固后获取成型零件的制造工艺,其具备复杂形状一次成型能力、极短的生产节拍、近净成型的特性,是工业规模生产的主流制造工艺。其中,一体化压铸技术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而言,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
鸿图科技是一家集汽车零部件同步设计、铝合金精密压铸成型、模具设计与制造、机加工、集成装配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它不仅是国内首家在证券市场上市的铝合金精密压铸龙头企业,也是行业首家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研发平台的企业。据鸿图科技相关人员介绍,一体化压铸技术能够将众多零部件整合为一体,大幅减少零部件数量以及装配工序,从而显著降低车身重量,有效提升车辆的续航里程与操控性能,满足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高效、便捷出行的期望。同时,在生产制造环节,该技术可以缩短生产周期,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市场竞争力,助力企业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中抢占先机。
鸿图科技深知一体化压铸技术的潜力与价值,自投身该领域以来,便开启了艰苦的技术攻关之旅。广东鸿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压铸(本部)副总经理万里向中国工业报记者介绍,2022年1月,公司成功下线6800T压铸单元大型一体化车身结构件,成为国内首家掌握超大型一体化铝合金压铸生产技术的企业。仅仅8个月后,又重磅发布12000T超大型智能压铸单元,刷新了全球压铸机的最大吨位纪录,为超大型一体化压铸产品生产奠定坚实基础。这些高端设备的问世,攻克了长期以来我国在大型压铸装备领域受制于国外技术的困境,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
在材料方面,鸿图科技针对大型一体化压铸材料的特殊需求,在高真空压铸Al-Si-Mg系合金材料基础上,研究回收铝合金材料与纯铝铸锭配比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不同Fe含量,Fe相、氧化物夹杂在铝合金中的存在形式,及其对材料力学性能和压铸性能的影响,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化先进免热处理铝合金材料,并开发系统的铝合金材料连接技术方案。
在压铸工艺方面,鸿图科技设计出模具型腔、压室、模架的多通道抽真空与一种真空阀与排气板并联的压铸模具抽真空结构,开发出多通道高速并联实时控制抽真空技术与液压驱动真空阀装置;研究真空压铸工艺参数对压铸组织和缺陷特征及铸件性能的影响,开发出一种新型全过程排气真空压铸系统,实现慢压射与快压射可靠转换,满足铝合金真空压铸成型的要求,获得卷气量少、性能优越的铝合金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结构件。
制造能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鸿图科技依托先进数字化智能制造技术和精益化生产体系,实现了生产过程的智能化、自动化和精细化管理,不仅保障产品的高质量稳定交付,而且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依托‘鸿图优势’,公司已建立一体化压铸技术系统解决方案,成功研发量产一体化后地板、一体化前机舱、一体化电池托盘等大型一体化压铸产品。”万里表示,“这些技术有效推动鸿图科技压铸产品从中低端产品向大型、复杂、高附加值汽车零部件升级,并优化产业结构,提升鸿图科技压铸产业的竞争力,且提高汽车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程度和民族品牌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汽车产业节能降耗减排,社会效益显著。”
构建自主技术体系
鸿图科技坚持“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制一代”的三段技术布局策略。
通过将汽车上多个单独的零件高度集成后,采用大吨位压铸装备一次压铸成型,鸿图科技在整车轻量化效果、制造效率和成本上相比传统方式具有压倒性的优势。
据万里介绍,鸿图科技近年来持续保持高位研发投入,每年研发投入大于4.4%,其中约20%投入到原创技术研发,其研发重点聚焦三大方向:一是面向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需求,开展超大型一体化压铸技术研发,围绕设计、材料、工艺、模具、装备等技术领域开展相关研究;二是面向新能源汽车智能化需求,开展塑电一体化技术研发,围绕先进注塑工艺、表面处理技术、光电集成、智能技术等领域开展相关研究;三是面向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开展智能制造技术研发,围绕数字孪生技术、AI应用、绿色低碳技术等领域开展相关研究。
为确保技术创新的连续性和实用性,鸿图科技坚持“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制一代”的三段技术布局策略。
首先,公司明确工程实际问题导向,将80%的研发资源聚焦于解决当前生产瓶颈。通过这种方式,公司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其次,公司建立了严格的技术成熟度评估体系,对研发项目进行生产应用可行性分析,有效规避产业化风险。这使得公司的研发成果能够更加顺利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同时,公司采用“小步快跑”的迭代开发模式,通过数字化仿真平台完成前期验证,大幅缩短了技术转化周期。这种高效开发模式让公司能够更快推出新产品,抢占市场先机。
“公司以创新驱动战略为引领,不断通过‘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产业转化’三级创新链来培育新质生产力。”万里表示,在基础层,与国内外头部高校和科研院所形成产学研用创新联合体,聚焦基础共性问题进行攻关;在应用层,依托公司工程技术团队,联合产业链头部企业,加速应用技术开发;在产业层,通过与整车厂客户紧密的同步工程,实现技术应用转化。同时,公司基于在汽车压铸和内外饰领域的技术积淀,构建涵盖轻量化设计、精密成型、表面处理及光电集成等核心技术平台,并具备成熟的规模化生产与精益制造能力。“这些技术优势可有效迁移至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及商业航天等新兴领域,为其关键部件的量产化提供技术支撑。通过持续拓展技术平台的应用边界,公司正积极探索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业务机遇,培育新的增长曲线。”
“公司还构建了特色的‘一院统筹、四中心支撑、多平台协同’技术创新体系,为创新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万里介绍道。
据悉,鸿图科技与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顶尖高校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在关键技术领域,公司与高校进行协同攻关,共同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同时,公司联合产业链头部企业组建技术创新联盟,共同突破行业共性技术瓶颈,推动创新成果的快速转化和应用推广。通过这些合作,公司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也为行业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双轮”驱动促发展
鸿图科技通过构建“技术+服务”双轮驱动模式,持续提升客户黏性。
记者了解到,当前,鸿图科技提出了向实现营收“超百亿”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目标迈进。“公司在实现‘超百亿’营收目标的进程中,面临的核心挑战已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万里认为,基于2024年公司营收已突破80亿元且保持多年稳健增长的发展态势,结合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时代机遇,鸿图科技必须在强化现有业务核心竞争力的同时,积极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通过高质量发展实现营收目标的跨越。
为应对这一挑战,鸿图科技将持续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构建“技术+服务”双轮驱动模式,通过打造极致的客户体验,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在技术方面,公司将进一步加强研发投入,巩固在一体化压铸和智能内外饰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通过不断推出创新性产品,满足客户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在服务方面,公司将深化与客户的战略合作关系,从单纯的产品供应商向全方位的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为客户提供从产品设计、开发到生产、售后的全生命周期服务。
万里表示:“通过‘技术+服务’双轮驱动,我们不仅要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更要为客户创造价值,与客户共同成长。我们相信,这种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模式将助力鸿图科技成功实现‘超百亿’营收目标,并在全球汽车零部件市场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鸿图科技正以创新为笔,以技术为墨,在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的广阔画卷上奋力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持续蓬勃发展,鸿图科技有望凭借其深厚的技术积累、卓越的创新能力和前瞻性的战略布局,不断拓展业务边界,提升市场份额,成为全球汽车零部件领域的领军企业,为推动汽车产业的绿色、智能、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的“鸿图力量”。